> 产经

深港河套地区:粤港澳大湾区下的创新合作新引擎

借助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的东风,落马洲河套地区乃至整个大河套地区的发展不断提速,改变正在发生。深港应如何联手打造这个新的科技创新特别合作区?或许,实现要素资源自由流动将助推河套地区乃至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腾飞。

证券时报记者 吴家明

在寸土寸金的深圳,备受期待的河套地区虽然还是一派原生态的环境,但已经激起了无数人的想象,周边片区的改变也正悄然发生。在粤港澳大湾区和“大河套地区”的发展框架下,深港河套地区如何发展?深港如何联手打造科技创新合作平台?虽然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但这里或许将诞生许多深港合作的创新形式。

既是世外桃源也是黄金地

近20年来,关于河套地区发展事宜,深港两地各界人士意见纷繁。借助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的东风,河套地区的发展正不断提速。

一条窄窄的深圳河,把深圳和香港划成了两边,而其中最能体现两地交融的莫过于河套地区。

对于河套地区的由来,还要追溯到1997年深圳对深港界河——深圳河进行的治理。当时,靠近福田口岸/落马洲河段裁弯取直后,原来属于深圳的一块面积约1平方公里土地落在了香港界内,这块土地就是落马洲河套地区。而在罗湖区的渔民村附近,也有一块面积较大的“飞地”落在了深圳界内,俗称“小河套地区”。公开资料显示,国务院在1997年7月1日颁发第221号令,就河套区的权属问题作出澄清,规定业权仍归深圳所有,而香港则拥有该区域的管理权。

落马洲河套地区北邻深圳皇岗口岸的货运停车场,南抵香港新界西北区的落马洲,东临上步码头,西至皇岗口岸大桥下,面积约1平方公里。此外,深圳皇岗口岸和香港落马洲口岸旅检实行24小时通关,是深港出入境的首个“不夜口岸”,这也体现了河套地区的区位优势。

只是,在这块深圳河南岸的土地上,时间却仿佛被按上了暂停键,最大限度地保留着原生态环境,正如繁华城市旁的“世外桃源”。如果站在这里往北看,却是一派繁华景象,那边正是繁华的福田CBD。

近20年来,关于河套地区发展事宜,深港两地各界人士意见纷繁。时至2008年,深港两地政府初步达成共识——可考虑以高等教育为主,辅以高新科技研发和文化创意产业。2011年,深港两地签署合作协议,同意按“共同开发、共享成果”原则,合作推进该地区发展。直到2016年下半年,借助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的东风,港深两地政府才终于形成“共同开发”的共识,并获得国家认可。2016年底,双方就土地业权问题、共同开发机制达成一致。2017年初,香港和深圳两地政府签署《关于港深推进落马洲河套地区共同发展的合作备忘录》,将河套地区定位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深圳正规划把深圳河北侧毗邻河套地区的约3平方公里区域打造为“深圳科创园区”。

“大河套”引遐想

“大河套”规划的出现激起许多人的想象,或许很多人还不知道,这里的改变正在开始,也吸引了房企的关注。

的确,除了落马洲河套地区,“大河套”规划的出现更激起许多人的想象。

早在去年,深圳市政协报告建议构筑“1+3大河套创新区”的发展格局,即落马洲河套地区+皇岗口岸停车场区、福田保税区及B1小河套区,以图远期建成以深港科创产业融合为基础的深圳河两岸创新走廊。

许多深圳市民都有这样的感觉:围绕河套地区开发问题,这多年来一直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不过,或许很多人还不知道,改变似乎正在开始。

证券时报记者在福田保税区调查发现,保税区环境提升以及更新工程已率先启动,地铁3号线南延段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之中,广深高速(福田段)的市政化工程也在推进中,将有效化解河套地区与福田中心区的割裂。此外,福田保税区的改造处处体现“深港合作”,深港协同创新中心、深港商贸科技合作基地等项目已经落成,福田创新中心、南科大深港合作项目、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合作孵化器、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项目等多项创新资源项目和单位进驻或准备进驻。此外,皇岗口岸的改造正在提速,已经开通的深圳地铁7号线在河套地区对岸、深圳河畔设有福邻站,只是此站或延迟开通,这与当年深圳地铁1号线开通时设有前海湾站的情形相当:当时前海湾站附近仍未进入开发高峰期,但却先设立了前海湾换乘站。与前海湾站类似,福邻站这种“超前设计”的确引人遐想。

而对于居住在河套地区附近的普通居民来说,似乎更为关注河套地区的开发对环境和房价的提升。“希望河套地区的开发可以带动我们这里的改造,这里交通配套实在太不方便了。”已经在福田保税区居住近10年的陈先生对记者表示,“只是,已经等了太久太久。”不过,规划概念提出后首先体现的还是房价。记者在福田保税区调查时发现,这里的二手房价格普遍在每平方米5万元至7万元之间,与一路之隔的益田片区差距已经越来越小。

除了普通居民,房企的触角已经伸向这些“黄金地”。“我们公司对河套地区的关注度很高,例如落在罗湖区的这块小河套地区,有没有可能协同周边的老旧小区统一进行改造,而且这块飞地就在罗湖口岸附近,极具地理价值优势。”在深圳一家地产公司工作的骆先生告诉记者,该公司已经对小河套地区周边进行多次考察,正密切关注开发政策的动向。

无独有偶,记者发现罗湖区政府已经计划沿深圳河串联罗湖、文锦渡和莲塘三大口岸,合力打造“口岸经济带”,港资房企也看到了机会。新世界中国地产有限公司与罗湖区政府签署了《文锦渡口岸经济带战略合作协议》,在“口岸经济带”里的商业片区改造、综合运营及招商引资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构建深港商贸流通业合作新平台。未来,“口岸经济带”向东可延伸至盐田沙头角口岸,向西可延伸至皇岗、福田和深圳湾口岸,将全市7个陆路口岸连成一体,形成“大口岸经济带”,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支撑点和重要发展极。

近日,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又率队调研河套开发建设,明确表示打造深港科技创新特别合作区,对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要将其建设成为深港城市新地标集聚区。

深港要素流动需创新

对于河套地区发展,如何解决通关效率是一个重要问题。回想过去的“耕作口”,虽然已渐渐失去方便来往村民耕作的意义,但类似的模式或许能发挥新的作用。河套地区更好地实现软硬件的互联互通,可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提供更多可复制的经验。

与以往不同,虽然落马洲河套地区依旧一片“宁静”,但深圳的“大河套”规划建设正在展开,香港的脚步也在跟进。

近年来,香港锐意发展创新科技,包括重新审视政府可扮演的角色,其中一个核心发展计划即在落马洲河套地区打造“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并吸引深圳成为合作伙伴。

此前,香港特区政府发布2018/2019年度财政预算案,新一财政年度(香港财政年度为4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香港将预留200亿元港元用于落马洲河套地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第一期发展,包括土地平整、基础设施、上盖建设和早期营运。据香港方面评估,由于创科园的发展规模甚大,预计整个项目最终需要远多于200亿元港元的资金,港方后续还将适时增拨资源。据悉,“港深创新及科技园”有望成为香港有史以来最大的创新科技平台。

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学术交流部部长杨传银表示,深圳在高科技产业和科研成果转化上有优势,如果和香港在人才、基础研究上互补,对于巩固深圳在全球高新技术产业上的地位具有很大提升和帮助。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已经箭在弦上,也正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出现提速了整个河套地区的发展。不过,在许多专业人士看来,阻碍湾区内要素资源自由流动和融合、治理模式协同还是最大的困扰,这一点在河套地区的开发上也同样存在。

“如果将来公司搬到对面的落马洲河套地区,或者深圳的员工去那边工作,福田居住河套上班将成为现实,但如果还是像现在这样要先从福田或皇岗口岸过关,再通过交通接驳方式到达河套,这样时间和通关成本太高了。”在福田保税区经营贸易生意的陈怡告诉记者,“要知道,其实落马洲河套距离深圳市区只隔了一条深圳河。”

麦肯锡关于全球贸易中物流、服务流、资本流和数据流等要素流动变化的一项研究显示,过去30年间全球贸易中的物流量增加了近10倍,数据流增加了7倍,同时北美和欧洲长期占据着这“要素流”汇聚的中心。而中国虽然在近年的物流和资本流动中排名前列,但在服务、数据和人才等多项要素流动数据上,显著落后于世界发达地区。

说起要素流动,除了传统意义的通关口岸,还让人想起当年的“耕作口”。“耕作口”顾名思义是方便村民往来从事农业耕种作业的通道。过去,从深圳河口到盐田27公里的边防线上分布着5个耕作口,当地居民通过《过境耕作证》来往深港两地。现在,耕作口已渐渐失去方便来往村民耕作的意义,但类似的模式或许能发挥新的作用。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港澳经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张玉阁认为,河套地区发展起来后,一定会吸引许多企业进驻,更会带动皇岗口岸、保税区片区甚至是整个从罗湖到福田的口岸带更新与发展,而皇岗口岸、保税区应起到配合发展的作用,特别是如何承接外溢效应。不过,河套地区的开发还需要注意解决就业人后的居住问题以及人口流动带来的通关问题。张玉阁认为,如何解决通关效率是一个重要问题,如果从现有的皇岗口岸、福田口岸过境再通过一些接驳措施到达河套地区,这样的效率很低,不妨在深圳河上搭建一座桥,使人流物流可以直接流通,但这需要涉及建立一级口岸的问题。此外,深圳和香港各有多处类似河套地区的“飞地”,不妨借鉴当年的“耕作证模式”,简化和创新两地的通关模式。“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湾区,各种要素流动会受到限制。”

杨传银表示,河套地区是深港合作的唯一陆路相接的地区,在开发河套地区过程中,更好地实现软硬件的互联互通,可以为未来的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提供更多可复制的经验。

来源:证券时报网  责任编辑:姬雯

(原标题:深港河套地区:粤港澳大湾区下的创新合作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