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

合阳:“三变”改革成为脱贫攻坚新动能

渭北的冬天既干又冷,然而,走进合阳的乡村田野,却让人感受到一股股热浪扑面而来。

作为渭南市确定的“三变”改革整体推进试点县,合阳县开始了一场新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沟北村的嬗变

2017年冬日的一天,在合阳县金峪镇沟北村,沟北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宣布成立,村民股东代表也领到了自己的股权证。

沟北村位于县城西北20公里处,两面夹沟,属典型的渭北旱塬,经济基础薄弱。全村340户1267人,贫困户达90户338人。如何把“死资源”变成“活资产”,让沉睡的土地活起来,一直是沟北村干部群众思考的问题。据村委会主任李存才介绍,早在2014年,沟北村就摸索农村、农业发展新路子,成立了产业服务中心和果蔬专业合作社。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沟北村将土地经营权统一流转到产业服务中心,由合作社统一规划种植品种和板块,对村民进行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解决了一家一户“干不了、干不好”的难题。

现在,沟北村合作社服务社员216户,覆盖了村上所有发展农业产业的村民,全村形成了“红提、苹果、鲜桃、杂果”四大种植板块。

合阳县“三变”改革启动后,沟北村通过“以账查物、以物对账”的方式,对村集体资产进行了全面清查核实。同时,以户籍在村作为总遵循,沟北村确定全村社员340户1267人。在股权设置试点中,以集体经营股和家庭经营股“两股构架”的形式设立村级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总股本,变集体资产共同所有为按份共有,变村民为股东,让农民真正成为其中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产业服务中心运营以来,已为村集体积累发展资金11万元。

 多途径探索“三变”改革

沟北村的嬗变只是合阳县全面推进“三变”改革中的一个缩影。为使“三变”改革有序有效进行,合阳县先后制定下发了实施意见和方案,成立了改革领导小组,建立起部门联镇包村工作机制。还组织相关部门负责人赴贵州考察学习,多次召开动员会、推进会,进行改革政策培训及方案论证。

合阳县“三变”工作在摸索中稳步推进,目前已呈现利用经营性资产进行股份制改革、利用资源性资产进行股份制改革、利用较大规模产业进行股份制改革、利用工商资本介入牵头创办领办农村股份合作经济组织等六种模式,推动县域现代农业整体转型升级。

路井镇新民社区地处黄灌区,是利用较大规模产业进行股份制改革的典型。早在15年前新民社区就开始对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从棉花到苹果再到红提,“啥卖钱种啥”。但由于产业没有形成规模,无法实现效益最大化。“三变”改革以后,村里的产业实现特色规模化、管理规范化、效益最大化。即便是一些丧失劳动能力的社员,也可以通过人股、地股、扶贫股、孝亲股等,充分分享到改革发展的成果,过上更好的日子。

百良镇榆林村位处沿黄观光公路沿线,“三变”改革中,榆林村充分利用资源性资产优势进行股份制改革。采取“公司+集体+农户”方式,以沿黄观光公路为平台,由村集体经济发展合作社牵头,引进专业公司进驻,规划发展休闲采摘农业,建设观光采摘园区。切实使土地资源有效盘活,土地收益达到最大化。

 脱贫攻坚的新动能

“三变”改革为广大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指明了出路,也蓄积了源源不竭的动力。

合阳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脱贫攻坚工作正处于啃硬骨头的关键阶段。在2017年9月30日的合阳县“三变”改革推进现场办公会上,县委书记李县平提出:合阳“三变”改革工作要为脱贫攻坚增动力、为全省“三变”树标杆、为全国改革创经验。由此,合阳县在可变资产有限的条件下,立足产业实际,以沟北村为突破口,4镇5村县级试点为先导,15个镇级试点村、3个深度贫困村和12个年内脱贫村梯次跟进,开展“十百千”示范工程,最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

甘井镇城后村地处武帝山脚下,有着天然的旅游休闲资源优势。城后村依托独有的资源建起了占地107亩、总投资700余万元的党史主题教育公园,让城后村的旅游资源更加丰富。目前,城后村已发展农家乐14户、家庭旅馆4户。村里还将集中连片发展农家餐饮住宿娱乐服务体系,把产业链做大做强。

2017年11月10日,沟北村贫困户王永刚作为村民代表领取了自己的股权证书。王永刚自2013年开始发展葡萄产业,由于受技术和销路的制约,效益并不明显。王永刚表示,“三变”改革使村里的产业服务功能和实力增强了,不管是技术还是销售,以后不用出村就能解决了。

在冬日的渭北高原,合阳县正将“三变”改革试点和扩大试点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稳步推进。路井镇、金峪镇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站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三资”委托代管、农村产权交易、新型经营主体受理服务和惠民政策落实等业务也已有序开展。(本报记者韩秀峰通讯员吉宏伟

来源:陕西日报  责任编辑:姬雯

(原标题:合阳:“三变”改革成为脱贫攻坚新动能)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