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

朱鹮故里话“三变”

——洋县草坝村“三变”改革的调查与思考

草坝村位于洋县城北,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共482户1630人,主要以种植大米和梨果为主。2005年以来,草坝村依托朱鹮保护区的生态优势,大力发展有机农业,村集体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尤其是2014年实施“三变”改革后,村集体经济迅速壮大,农民收入大幅提高,成为现在赫赫有名的有机农业村。

 “四把火”叫响“朱鹮”牌

上世纪80年代,洋县草坝村首次发现了7只素有“东方宝石”之称的珍稀鸟类——野生朱鹮,草坝村被国家确定为朱鹮保护核心区,进而全面限制使用农药化肥。这一禁令,使草坝村长期以来“农作物产量低、群众收入低”的现象更加严重。2005年8月,长期从事建筑业的刘开昌担任草坝村党支部书记。面对“路不通、水不足、人心乱、矛盾多、日子穷”的烂摊子,刘开昌新官上任,先烧了“四把火”:

第一把火:抓整治,美化生活环境。刘开昌先从党员干部抓起,要求每个党员每天打扫自家的门前屋后,并每人认领一个公共区域,带动群众把垃圾集中清运。经过几轮大扫除,多年形成的柴堆、草堆、粪堆、污水池彻底得到清除,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第二把火:抓基础,改善发展条件。刘开昌上任不到三个月,就垫资161万元修通了村后3000多亩梨园共6.3公里的生产道路,彻底解决了多年来行路难的问题。紧接着,他又垫资90万元发动群众开渠挖塘、拦堰筑坝、造湖蓄水,修建了梨花湖、朱鹮湖两片水域面积达67亩的塘库,建成了1500亩梨园喷灌滴灌设施,解决了梨园用水难的问题。

第三把火:抓“有机”,紧跟市场需求走。刘开昌按照专家的方案,指导群众进行标准化生产,打造朱鹮品牌,发展有机农业。在增强肥质上,使用了比市场普通肥料价格高两倍的有机肥和自制的农家肥,还通过秸秆粉碎还田方式进行补肥;在病虫害防治上,安装了杀虫灯,使用了自制的生物农药杀虫防害。通过实施这些措施,他们生产的大米、梨果、油菜,经过质检部门检测,各项指标均符合有机食品的要求,“有机”成了草坝村发展的新标签。

第四把火:抓科技,提升产品品质。草坝村盛产梨果,但品种老化、口感粗糙。为了改良梨果的品种,刘开昌不断跑农业科研单位,学习嫁接换头、拉枝整形等技术,回到村上手把手教群众试种了300亩梨果,没想到新产出的梨果不但味道好,而且标准化程度高,销路很快打开。更让人欣喜的是,刘开昌从杨凌农高会引进的早熟黄金梨,也一炮走红,其色泽、品相、口感俱佳,客商源源不断前来订购。

 下好“三变”棋显出好成效

有机农业让草坝村村民尝到了增产增收的甜头,但分散经营、规模较小、销售渠道过窄的问题也很快暴露出来。2009年,刘开昌发动干部群众,在全县率先成立了朱鹮湖果业合作社,并陆续成立了农业技术、互助资金、产品营销等专业协会,以及物业管理、旅游发展、文化演艺、工程建筑、劳务派遣等经营性公司。2014年,为了进一步整合各类资源、激活各类要素,刘开昌又开始吹响了“三变”改革号角。

为了统一生产标准、统一经营管理,村上动员农民把土地入股到合作社进行规模经营。2015年,全村建成优质梨果示范基地3800亩、种植有机大樱桃1000亩,带动周边几个村发展有机油菜基地和有机水稻4600亩。同时,为了既能把农民的闲散资金聚起来,又能消除群众怕赔钱的顾虑,刘开昌动员15名村干部带头,采取每人50元为1股、每户限1股的办法,示范带动群众进行股份合作。2015年,全村482户农户全部在合作社入了股,股金从1股50元增长到1万元。2016年,合作社实现销售收入5200万元。

为了进一步扩大再生产,村上将国家财政补贴、移民搬迁等涉农专项资金量化后入股到合作社,加上农民现金入股的股金,合作社经营规模不断扩大,效益不断提高。在分红形式上,村上采取了“2+2+6”的模式,即20%给农民现金分红,20%留给村级集体用于扩大再生产,60%根据土地产值和合作社整体经营状况进行二次分红。

2016年,“朱鹮湖”品牌获得陕西省著名商标,大樱桃、菜籽油、黄金梨三大类60种有机农产品获得国家质监部门认证,其中5个种类获得欧盟认证,产品直销北京、上海等20多个城市,并远销美国和德国。目前,草坝村带动周边村庄申报认证有机水稻生产基地2300亩、有机梨1300多亩、有机油菜2500亩、有机大樱桃300亩。近两年,全村的有机大米年产量达到800多吨,菜籽油和香油年产量260吨,都以高于市场30%的价格被商家上门收购,且供不应求。如今,村集体生产总值达到6600万元,资产积累迈过了亿元大关。

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美丽乡村建设水平的提高,全村100户农家乐陆续开业。村上投资1000万元的大樱桃有机生态观光园、旅游精品示范园全面开放。2017年4月,中国最美油菜花汉中文化节期间,草坝村每天接待游客2000多人,旅游总收入超过520万元。

在草坝村,贫困人口快速脱贫。2013年底,草坝村贫困户130户贫困人口470人。到2016年底,全村贫困人口剩下仅5户15人。2017年,村扶贫互助协会给5户贫困户每户支持1万元,以股金形式入股到村股份合作社,每年分红4000元。

与此同时,草坝村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目前,草坝村已有72人获得了各类农业技术职称。2008年,草坝村被确定为省委组织部党建联系点,2010年被确定为汉中市委组织部党员示范基地,并顺利晋升为汉中市“升级晋档、科学发展”一类示范村。12年来,草坝村未出现一起上访事件。

 “三变”改革得出好经验

草坝村集体经济从“无”到“强”、农民生活由“穷”变“富”,既得益于农民合作社的不断壮大,更得益于“三变”改革的深入推进。

一、产业发展是“三变”改革的核心要义,必须牢牢抓住不放。“三变”改革的目的是“激活市场、激活主体、激活要素”,目标是让农民脱贫致富,发展路径是壮大优势产业。这一点草坝村做得很好,而且做得很成功。在我省很多地方还存在着认识不清的问题,导致了只注重怎么变,却忽视了怎么培育产业的问题,这种顾此失彼的问题应该得到重视和纠正。

二、选好配强村级组织“带头人”,地方党政领导要有“三顾茅庐”的诚意和魄力。刘开昌之所以能走上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原因就在于洋县主要领导多次登门拜访,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做他的思想工作。现阶段,农村的能人和在城市不稳定就业的农村大中专学生不在少数,有些人常年奔波于城市和乡村之间,在这些人当中挑选优秀人才到村“两委”任职,不失为明智之举,这需要地方党政领导放下身段,拿出“三顾茅庐”的诚意和耐心。

三、美丽乡村是农村发展的精气神,必须坚持不懈地抓好建好。昔日的草坝村,土坯房随处可见,垃圾粪堆到处都有,这与周边良好的生态环境很不搭调。这样一种状况,人的精气神首先会丢掉一大半,何谈发展?刘开昌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才采取了“一手抓环境整治、一手抓科学生产”的“两手抓”策略,才让草坝村靓了,农民富了。

四、村集体经济的壮大,是推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如今的草坝村,七彩的霓虹灯整齐地排列在道路两旁,清澈的自来水接通到了每家每户;村综合服务楼、卫生室、图书阅览室、幼儿园陆续建成;党员远程教育室、妇女之家等活动场所已全部开放;村上斥资8万元买断了有线电视转播权,免费为村民转播电视节目。而这一切的变化,都来自于村级集体经济的壮大。

五、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是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的重要物质基础。草坝村12年的发展历程,既是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历程,更是村党支部从软弱涣散到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的过程。正是有了村集体的发展壮大,才让农民的日子好过了,大家从心眼里感激党、感激政府,从而使村党支部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了巩固和加强。  省委农工办 (王军 于静 杨月华 执笔)

来源:陕西日报  责任编辑:姬雯

(原标题:朱鹮故里话“三变”)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