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

富县从绿色农业中掘出“真金白银”

隆冬时节,坐落在子午岭脚下的富县王家角村,葫芦河水静静地流淌着。想起养蜂给自己带来的好日子,村民程启荣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

65岁的程启荣,种了一辈子玉米,原先虽然吃苦耐劳,但仍然家境贫寒。几年前他又患上了肺气肿,干不了重活,日子越发艰难。但是,自从2015年县上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一切都变了。

富县地处子午岭林区,植物品种繁多,花期较长,蜜源充足,发展蜜蜂养殖具备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和资源优势。富县县委、县政府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将中蜂养殖确定为川道的特色产业。

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形式,富县为4个中蜂养殖乡镇(街办)各聘请1名技术员,指导农民开展中蜂养殖;2017年先后培训了8期县乡两级农技人员和蜂农,330人次受训;为蜂农提供资金和物资支持,免费提供蜂箱。截至目前,全县共发展中蜂养殖户283户,养殖6844箱。

程启荣就是其中一名蜂农。2016年,老程养了30箱蜂,净收入3万元。今年,老程养蜂的信心更足了,他为记者算了一笔账:一箱蜂一年产蜂蜜20公斤,每公斤100元,可收入2000元。

该县农业局局长贾宝森说:“发展中蜂养殖产业一方面有利于培育川道特色产业,带动农民增收;另一方面能促进塬区苹果持续稳产增收。”

中蜂养殖只是富县特色产业中的一项。

近年来,富县塬面群众依靠苹果产业生活富裕了,果农人均年收入近2万元,远远高出全市农民人均收入,而川道群众以种植粮食作物和打工为主,尚未形成稳定的增收产业。全县贫困人口90%都集中在川道和塬边地带。

针对这一实际,富县将产业扶贫作为全县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在川道地区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产业,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形成中蜂、畜牧养殖,水稻、菌类和小杂粮种植等为主的特色产业格局,帮助农民发展增收致富的新产业。

行走在富县的川道,各个村子特色产业发展得热火朝天。

北道德乡渭家河村,50多岁的郭有春林下散养黑猪1000余头,销售的200头猪崽和100多头肥猪使他获利20余万元。2017年7月,全县已发展100头以上规模的林下生态养猪大户12家,2000只以上规模土鸡养殖场20家,成规模的养驴场2家。

乘着1000亩水稻获国家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和“直罗贡米”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机遇,富县压缩玉米扩种水稻,逐步使水稻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1亩玉米一年最多收益500元,旱改田后1亩地水稻纯收入至少1500元。”一位村民说。

鄜城街道办史家坪村贫困户高芳芳的卡上刚刚到账2000元,这是她参加富民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平菇的第一笔分红款。钱虽然不多,但高芳芳觉得这是美好生活的开始。与高芳芳一起参与分红的贫困户有28户。

……

2017年9月,全县通过发展产业脱贫3132户10715人。富县县委书记李志锋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就是要利用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做足绿色文章,掘出‘真金白银’。川道特色产业与塬面苹果产业相结合形成一个大循环农业,农业生产的每个环节都有利益拉动,既符合生态发展要求,又能让百姓致富。” 本报记者王晓阳通讯员辛文静 

来源:陕西日报  责任编辑:姬雯

(原标题:富县从绿色农业中掘出“真金白银”)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