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发区

硬科技:彰显创新发展的“西”力量

——西咸新区助力硬科技之都建设纪实

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核心力量,是彰显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不久前隆重召开的“2017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吹响了新时代西安奋进的号角。这座具有深厚历史人文底蕴和国际化追求的大都市,如今正以全面创新改革为抓手,以发展硬科技为契机,不断释放着科技优势和创新活力。

近年来,在包括人工智能、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智能制造、航空航天、光电芯片、新材料、新能源8个领域的硬科技“八路军”,在西安及西咸新区如雨后春笋,竞相发展,不断迸发新动能、新前景。

科技创新成为第一动力

改革开放近40年来,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跻身全球第二位,但成就辉煌的同时,也付出了极大的人口、资源和环境代价。如何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劲稳健的续航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已刻不容缓。

世界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进程表明,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动力主要分为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创新驱动、财富驱动等类型。

纵观世界历史,科技创新在哪里兴起,发展动力就从哪里迸发,经济发展制高点和区域竞争力就转向哪里,现代化高潮就兴起在哪里。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科技创新还没有实现全面突围,在相当多领域仍然缺少话语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习近平总书记还用砌墙盖房子作喻:“在别人的墙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经不起风雨,甚至会不堪一击。”因此,在核心技术上追赶超越进而掌握先机,才能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筑牢坚实墙基。

硬科技彰显硬实力

“我们现在给硬科技下的定义是:在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术、光电芯片、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领域中,以自主研发为主,需要长期研发投入、持续积累形成的高精尖原创技术;具有较高技术门槛和技术壁垒,被复制和模仿的难度较大,有明确的应用产品和产业基础,对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是推动世界进步的动力和源泉。硬科技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与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关于科技创新的精神高度契合。”硬科技概念提出者米磊博士说。

诚然,历史不止一次向我们昭示,人类社会的每一次革命性进步,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突破。自然科学领域的新发现、原创性技术成果、对人类社会存在方式的改变技术以及科学技术革命在产业领域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应用,这些归属于硬科技的创新,始终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力量。作为目前全球研发投入最集中的领域,信息网络、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正在孕育具有重大产业变革前景的颠覆性技术,不断创造着新产品、新需求、新业态,并带动众多科技领域实现重大创新突破。

国家竞争靠的是硬实力,硬科技彰显硬实力。随着相关产业化的不断推进。近年来西安市凭借着本地丰富的科教资源,城市越来越有底气,越来越有拿得出手的硬实力。在创新驱动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今硬科技无疑已成为大西安建设和科技创新的一面旗帜。而有别于互联网“赚快钱”的模式创新,“硬科技”则是“赚慢钱”。很多技术产品前期都至少需要3年到5年甚至更漫长的技术积累期,然而这些能够支撑整个社会底层架构的核心原创技术一旦成功,便无疑会成为社会发展的“硬实力”所在,成为推动国家硬实力增强的重器。资料显示,随着法国安盛、美国伊顿、普利司通、力成半导体等项目先后在西安安家投产,IBM、三星、华为、中兴等硬科技企业纷纷在西安落户建厂,目前已有1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西安,全市各类科技创业园区数量已位居全国前列。

西咸探索硬科技全链条业态

“硬科技改变世界,硬科技引领未来,硬科技创造美好生活,西安——全球硬科技之都!”

“2017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强调,硬科技是西安追赶超越的新跑道、创新发展的硬实力、产业升级的发动机。西安将围绕先进制造业,以硬科技“八路军”为突破口,以“五星级”的标准、“店小二”的作风,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营创环境、营智环境,努力构建更强动力的产业生态系统、更具活力的创业生态系统、更具魅力的生态宜居系统,让更多“硬科技+”企业能够如鱼得水、茁壮成长,让创新创业的种子能够成长为参天大树。助力加快建设“制造2025”示范城市和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示范区,打造“全球硬科技之都”。

谈及最初硬科技与西咸的“缘分”,西咸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王飞表示:力推“硬科技”,最初的想法是为西咸、大西安、陕西打造一张科技创新的品牌和名片,就像贵安、贵阳、贵州的“大数据”一样。在研究中,我们提出“互联网+”看浙江、“硬科技+”看陕西,除了“科技”本身,对“硬”和“+”的理解和认识也是越来越深入。“硬”是陕西人历史传承下来的优秀品质,“+”是要将这种品质和思想发扬出来。“互联网+”提倡融合、协同、共享,“硬科技+”推动专注、坚守、笃志,二者兼备、不负时代……

2016年12月,作为对硬科技产业化和体系化的有力探索,全国首个“硬科技”小镇在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揭牌。小镇以“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为整体定位,涵盖人才培训、研发试验、中试应用、成果展示、技术交易、孵化办公、工业生产和创业服务等“硬科技”产业的全链条业态。目前,包括中科创星、中航工业、赛迪研究院等一批“硬科技”企业已聚集于此,待2018年小镇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后,预计将吸引上千家“硬科技”企业入驻。未来小镇势必将进一步整合“硬科技”资源,吸引优势科技、人才、企业汇聚西咸,建立长期和深层次的合作,针对核心技术难题开展联合攻关,形成完整的“硬科技”领域技术创新体系;推动产业协同发展,以商业模式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打造技术标准、信息共享、知识产权等公共平台,实现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形成“硬科技”产业化体系。

平台建设加快创新发展

硬科技是西安的“王牌”,抓住硬科技,就能找到追赶超越的新跑道,就能抓住换道超车的新机遇,就能为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新引擎。而提到创新驱动发展,就离不开平台建设。

西安交通大学形成“政金产学研+友”新型产学研生态圈模式;西安光机所形成“硬科技”发展模式;西北有色院实施管理层持股和转制院所自主考核的成功模式……自2016年西安被国家列入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以来,西安市以大院、大所、大企业和科技服务机构为重点,通过支持17家试点高校院所建立本单位政策体系和工作体系,支持6家试点企业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和创新组织模式,引领推动全市科技成果“三权”改革,促进创新成果和产业发展紧密对接、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初步形成了西安交大、西安光机所、西北有色院三大特色模式,走出一条具有西安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新路径。

随着《西安市发展硬科技产业十条措施》等产业政策的逐一落实,西安交通大学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西工大翱翔小镇、西部云谷等一批硬科技示范小镇建设不断加快推进。全市新建包括西安交通大学获批国家增材制造国家创造中心、大数据分析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西北大学空天地海一体化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各类创新平台30多个。硬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不断畅通,硬科技产业规模持续做大,实体经济发展得到切实推进。在重大成果转换上,形成了一批作价入股产业化项目、许可转让项目和转化产业化项目。目前试点单位成果转化项目数已达1014项,实现成果转化总收入7.64亿元;横向合同数量5209项,合同金额达到15.7亿元。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首届全球程序员节再一次激发西安潜藏动能,助力产业升级,西部“丝路硅谷”正逐渐成形。

“西引力”助力大西安巨变

“西安的高科技实力如今已达到了一个明显的高度,并且还在不断被挖掘、展示,这不仅吸引并留住本地人才,同时也吸引更多人才流向西安。”和利时(西安)招聘主管岳振说。

作为中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聚集地,西安科教资源丰厚,IT专业优势尤为明显。数据显示,2015年西安大专以上学历毕业生达到23.25万人,在全国各大城市中名列第二。2016年陕西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共356286名,当年省内就业192004人,占全部毕业生总数的53.89%,比2015年增加17257人,增幅9.88%……伴随越来越多知名企业入驻西安和对优质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长,“西引力”让越来越多的高端软件人才从北上广回流西安。

“在创新驱动发展及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布局下,西安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们也再次坚信西安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我曾将美国硅谷的发展史与西安做过对比:硅谷崛起的要素如科教资源优势、科技企业孵化、创新生态雨林等,西安并不匮乏,甚至远远优于硅谷。”米磊表示,西安现有普通高校63所,拥有各类科研机构3000多个,两院院士有60多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6万人。为了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以中科院西安光机所为代表的科研院所,已经率先探索实践,“拆除围墙,开放办所”,形成了“西光所产业化模式”,打造了中科创星硬科技创业生态雨林,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陕西省政府已将该模式在全省进行推广、复制,连续3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凭借教育、科研、人才等方面的诸多优势,辅以顽强执着的陕西精神,使创新与创造成为当下西安硬科技发展过程中的典型特质,为硬科技未来的持续发展走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相信不久的明天,辉煌屹立的国际化大都市西安,必将借助硬科技的坚强根基,再次超越崛起,迎来巨变。(杨光)

来源:陕西日报  责任编辑:姬雯

(原标题:硬科技:彰显创新发展的“西”力量——西咸新区助力硬科技之都建设纪实)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