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经

再造新疆优质棉花品牌

本报记者刘昊

“去年年底分红,我得了16万元,比自己种划算得多!”前不久,在新疆棉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李长卫发言时说。

李长卫是沙湾县商户地乡居士堂村村民,经营土地125亩。2016年,他主动把地交给绿源土地股份合作社经营,合作社亩均产棉380公斤,比李长卫过去高出30公斤,品质达标率高了,田间管理费用还降了。

2016年,新疆选定5个县市,进行棉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试点,从产加销各环节下达试点任务,促进棉花产业提质增效。各地普遍加大了品种统一、适宜机采种植模式、采收环节流程管控、加工工艺流程优化等关键环节的研究和探索。全区各地棉花种、采、收、轧环节的管理水平与去年相比有了一定幅度的提升。

“把新疆打造成世界级一流的、高档的纺织品和衣物棉基地。要始终把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放在第一位,建立全疆、地方的棉花宏观调控数据库。要借鉴沙湾县棉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验,为全疆棉花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实践依据。”自治区农业厅党组书记朱岗在交流会上明确表示。

推进棉花全产业链系统化、规范化发展

近两年来,棉花质量问题越来越突出,国内纺织企业逐步由生产中低端产品转向高端产品,对高品质棉花需求不断增加,供需相背离的矛盾凸显。从量的角度来看,新疆棉花在全国的地位不容置疑。但从质的角度来说,新疆棉花的供给品质,还与棉纺织企业的需求存在结构性矛盾。而且,在新疆,大多以小家小户的分散经营为主,发展棉花专业合作社开展适度规模经营比较困难,龙头企业的品牌引领作用还比较弱,订单生产规模依然较小。

今年,自治区农业厅在塔城地区沙湾县、乌苏市、博州博乐市等6个地州9个县市,开展棉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试点,试点面积80万亩,推动棉花产业提质节本增效。

“以生产中高档原棉为目标,以原棉生产各环节质量上水平为突破口,以中高档棉产品消费用棉为指向,再造新疆优质棉花品牌,全面提升棉花效益和竞争力,巩固国家优质商品棉基地地位,促进新疆棉花产业迈入中高端水平。”自治区农业厅种植业处副处长汤义武给记者介绍了新疆棉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试点工作的思路。

产业流程再造。结合新疆棉花区域性种植特点,在北疆和南疆适宜开展机采棉的区域,全面推行“制种企业+土地合作社+农机合作社+棉花加工厂+纺织企业”的机采棉试点模式。在南疆不适宜开展机采棉种植的区域,积极引导农民开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采取“制种企业+土地合作社+棉花加工厂+纺织企业”的模式开展手采棉试点。

同时,对棉花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试点流程和任务进行细化、分工,明确工作责任,重点形成“制定原棉标准、建立棉花品种数据库、形成优质棉种植模式、制定轧花工艺规程、签订优质棉收购订单、降低棉花生产成本、建立产加销一体化利益联结机制、创建区域棉花品牌”八项试点工作成果。

建立“上中下游一条龙”产业新模式

“棉花产业是第七师农业产业的主体。多年来,七师以建设国家优质棉基地为目标,以棉花提质增效为根本,从优质品种育繁体系建设、农业技术标准化管理、全程机械化、采收加工细节管理和质量追溯管理等多个方面,夯实棉花产业发展基础。”新疆建设兵团第7师副师长孙洪波说。

为从源头上解决棉花品质问题,提高棉花品质和适应机采棉的需要,七师探索出一套成熟的杂交棉稀植栽培模式。七师科技局、农科所同兵团农科院、石河子大学开展了稀植棉400公斤以上的水肥精准调控技术研究,降低稀植棉的水肥成本20%左右。同时采用稀植方式,提升品质、利于脱叶、便于机械采收,有效提升了皮棉质量。

七师123团15连连长许建州介绍,为实现“保长度、降短纤、绝三丝、去籽屑、提品质”的要求,在棉花收获期间也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法。机采前清洁田园,清除棉田及周边杂草,对残膜、残秆、滴灌带及其它异性纤维做到彻底清理。严格做到籽棉堆放、打模和放模场地平整,彻底清除场地土壤中和周边的异性纤维,在地头卸花场地铺设三防篷布,避免异性纤维混入籽棉。严格执行脱叶、吐絮不达标不采,清洁田园不达标不采,堆棉打模场地无铺垫物不采等“十不采”原则。注重打模、拉模细节管理,严格要求装填棉花程序、运模车链条清理、拉模盖布材质等各环节按标准落实到位。

在七师胡杨河纺织服装工业园区,仁和纺织企业、润泰纺织企业、华桉纺织企业和新疆如意等4家纺织企业正开足马力生产,年加工能力达到27万锭,皮棉需求量4.4万吨。企业之所以选在园区落户,正是看上了七师棉花供应量和供应品质的稳定。

如今,七师通过资源整合,与成员单位通过科研、生产、加工、流通、纺织等全方位合作,建立产业“上中下游一条龙”深度联合的新模式,从而激发棉花全产业链发展活力。

试点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沙湾县作为国家棉花生产保护区,积极探索发展“合作社+企业”的社企联盟新型经营主体模式,按照产业化、集团化、股份化的方式,推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

“这种模式涉及农业科技、种业、信息技术、期货交易和农资经营的企业和农商行、农机(技)推广部门以及农民合作社等12家单位组成的农业产业集团联盟,具备了农作物品种选育、农资供应、农机作业、田间管理、农业技术及信息指导服务、机械采收、企业收购各环节一条龙服务能力。”沙湾县副县长班军云对记者说。

新疆天鹰鑫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领办的沙湾县四道河子镇聚力机采棉专业合作社,探索出“纺织企业+棉加工企业+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合作社以“安全、绿色、科技、品牌”为主题,涵盖种植、加工、农业社会化服务三大产业,实现了“良种选育-科学种植-统一管理-现代化机械采摘-精细加工-产品品牌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一体化发展模式。

“通过整合各类资源,巩固利益联结,进一步细化农业生产全产业链分工,为农业生产全程提供更专业和贴心的服务,推进植棉业、加工流通业和棉纺业融合,最终形成了社企联盟下的‘产学研、育繁推、种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机采优质棉产业化集团。”天鹰棉业总经理、聚力棉花产业社企联盟负责人扈宏伟说。

聚力机采棉专业合作社为推广这一模式,在2016年初步建成50亩棉田的试验基地,1000亩的示范基地和两万亩的示范推广区。组织了近600户农民学习了解澳棉生产经营模式,先行先试种出强力高、纤维长、一致性好的优质皮棉,形成了新疆独有的棉花品牌。在此基础上树立北疆优质机采棉企业标杆,并将合作社聚农宝网站、社企联盟服务体这种成功模式向全疆各棉产区推广复制。

为确保试点工作有序推进,自治区农业厅制定了2017年棉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操作方案》《技术方案》等8个工作方案,农业厅抽调27名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组成9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试点工作专家指导组,“一对一”开展试点工作的服务指导。分管厅领导带队逐一深入各试点县市,与试点县市人民政府主要领导签订任务协议书,对各试点县市的试点工作任务进行硬性约束。目前,全区各级农业部门正在牵头总结试点单元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为全区推行棉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范例。

汤义武介绍,下一步,将采用倒推机制,先让试点的轧花厂和棉纺织企业签订协议,让轧花厂负责为棉纺织企业提供符合标准的棉花,并按照优质优价的原则,合理确定优质棉收购价格;然后试点轧花企业与棉花生产者签订棉花销售和收购订单,实现优质原棉高价收购;最后,合作社要求社员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棉花种植,生产出达到棉纺织企业标准的棉花。最终建立起贯通棉花生产、加工和销售环节的利益链接机制。

来源: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杨柳

(原标题:再造新疆优质棉花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