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经

“一带一路”带火梧州六堡茶产业链

产于广西梧州市苍梧县一带的特色黑茶六堡茶,历史上曾经沿着一条独特的“茶船古道”入江出海,大量外销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并一度引领南洋茶饮风尚。得益于发达的水运,“茶船古道”当时非常兴旺,后来随着交通运输方式的改变而趋于沉寂。近年来借“一带一路”东风,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凭着从种植到产品品质的全面提升、从文化到品牌的全面打造,六堡茶再度“一叶风行”下南洋,并逐步行销全球。

探访深山里“茶园上的小镇”

南方有嘉木,香茗出苍梧。早在清嘉庆年间,苍梧六堡茶就以其特殊的槟榔香味而名列全国24种名茶之一。清同治年间修编的《苍梧县志》记载:“茶产多贤乡六堡,味厚,隔宿而不变。”

苍梧县六堡镇位于梧州市区东北的大山深处。作为六堡茶的原产地,六堡镇仿佛建在茶园之上,是一个空气里都带着茶香的地方。当地几乎家家种茶、户户品茶,山岭间层层叠叠的茶园水墨画一般充满诗情画意。

六堡镇塘坪村黑石山茶厂山环水绕,两株参天的百年榕树下,六堡茶陈列室像一个袖珍博物馆:箩筐、竹篮、簸箕、木桶、干葫芦等五花八门的盛茶器具古色古香,茶芽、茶梗、茶壳、茶花、老茶婆、社前茶、明前茶等品种琳琅满目,特有的茶香扑面而来,沁人心脾。茶厂的主人韦洁群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六堡茶制作技艺传承人,她不仅要经营茶厂,还受聘担任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制茶大师,向学生传授六堡茶传统制作工艺。

59岁的韦洁群从小跟随师傅学习制茶,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制茶好手。她介绍说:“新鲜茶叶要在锅里反复翻炒杀青,然后一遍又一遍地揉捻,接着是渥堆发酵、蒸压,最后自然存放陈化。”韦洁群的茶室里陈列了数十种陈茶,最老的一块茶砖约10公斤,看上去像未经打磨的璞玉,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问起价值,韦洁群笑着说:“镇厂之宝,没有定价,也不会卖。”

绿色有机是六堡茶产业提升的重要方向。记者采访了解到,苍梧县茶园面积近7万亩,其中有机茶园已超过1.5万亩。在苍松六堡茶厂的一处茶园,记者看到,漫山遍野的茶树延绵好几座山头,茶园里每隔几步就有诱虫灯和杀虫板。茶厂负责人陈伟雄告诉记者,这个基地面积有2000多亩,年产六堡茶约200吨。“基地里使用的全是有机肥,使用物理和生物技术除虫,完全不用农药。”

塘坪村六堡茶专业合作社和当地农民签约,对种植、采摘、修剪、施肥实行统一标准化管理。合作社负责人石濡菲告诉记者:“以前客户只对茶叶生产车间、仓库等进行监控,现在要求远程监控茶园,并愿意出资安装设备,说明客户对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了。”

六堡镇有18000多人与茶产业相关。为做大做强,当地建设了茶叶集散区、功能服务区、加工配套区、生活配套区等四大服务区,打造六堡茶文化特色小镇,慕名而来的客商和旅游者越来越多。

“茶船古道”载来“可以喝的古董”

资料显示,六堡茶已有1500多年的生产历史。这种微生物发酵黑茶工艺考究,要通过初制沤堆、复制冷发酵及凉制陈化等多道工序,以红、浓、醇、陈“四绝”著称,耐于存放,非常适合长距离运输。传统的六堡茶越陈越好,被誉为“可以喝的古董”。

梧州作为海陆丝绸之路交汇的商埠重镇,历来都是“两广商埠”和重要“水上门户”,商贸发达。清嘉庆年间,六堡茶声名鹊起并供不应求,有茶商甚至作假充数,官茶于是制作独特包装以示区别,其“蒸晒入篾,印烙篾上”的传统包装一直沿用至今。

进入晚清以后,中国社会动荡,大批华工下南洋谋生。据学者考证,自十九世纪中期至二十世纪初,下南洋的华工多达200万人,主要从事开矿、垦荒、种植、制糖等重体力工作。这些华工多来自岭南地区,本身就有饮茶的习惯,南洋地区酷热溽暑,迫切需要具有消暑化湿、润肠养胃功能的黑茶解湿去暑,六堡茶趁势漂洋过海逐步行销,“家乡的味道”寄托着华工的无尽乡愁,并引领当地茶饮风尚。

自那个时期,一条起于六堡镇,沿六堡河经东安江、贺江再入西江直通南洋的“茶船古道”繁忙起来。《广西通志稿》载:“六堡茶在苍梧,茶叶出产之盛,六堡尤为著名,畅销于穗、佛、港、澳等埠。”

不少学者对“茶船古道”进行了深入研究。梧州六堡茶研究院院长马士成告诉记者,六堡茶外销南洋的路线大致如此:茶叶从六堡镇合口码头装上“尖头船”,沿六堡河经梨埠镇码头换装大木船,然后顺东安江而下进入贺江,再经封开江口镇进入西江,在广东郁南县都城镇换装大货船运至广州,最后销往港澳、南洋和世界各地。

出口与内销的需求增长带动六堡茶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产业非常兴旺,在抗战爆发前达到高峰。《广西年鉴》记载,1935年广西出口六堡茶类茶叶已经达到1100吨以上。如今北京、上海、重庆、港澳台地区,以及南洋各地的茶叶藏家手中,还收藏有当年的六堡茶,品质甚佳而且身价不菲,堪称茶中珍品。

随着水运没落、战争等因素影响,这条通江达海远至南洋和欧美的“茶船古道”逐渐沉寂。如今,搭乘“一带一路”机遇,承载缕缕茶香的“茶船古道”仿佛从历史的尘封中复活,重新引人注目。六堡茶的运输方式已经改变了,但通道仍沿着当年的轨迹——从苍梧起航抵东南亚各地,直至行销全球。

长期研究六堡茶历史的马士成说,过去茶叶运输的通道最著名的是“茶马古道”和“茶船古道”,一陆一水。“茶马古道”是陆路,通往内陆边疆高寒、高海拔地区,直至中亚,走的是陆上丝绸之路;而“茶船古道”是水路,经华南往东南亚,走的是海上丝绸之路。两条“古道”的路线与两条丝绸之路天然契合。

老品牌再下南洋受追捧

对于东南亚地区的不少老茶客,再下南洋的六堡茶很像久违的“老朋友”,令他们感到非常亲切。今年以来,六堡茶到马来西亚、泰国、文莱等地开展行销全球推介活动,在首站马来西亚,来自梧州的5家参展企业就一举签下9700多万元人民币订单。吉隆坡一些知名茶行将六堡茶摆在店面最显眼的地方。

投茶、洗茶、出汤、点茶……冲泡六堡茶有着一套庄重的仪式。近年来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升和消费观念的转变,被认为颇有养生保健功能的六堡茶受到越来越多的人追捧。

梧州市市长朱学庆介绍,通过多方努力,梧州已成功申报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六堡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使六堡茶原产地标准得到国家层面的确认。梧州还推进六堡茶加工企业规范化标准化生产,加快推行产品QS/SC认证,实现六堡茶整体的生产标准化、优质化、产业化。如今,梧州六堡茶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六堡茶国家标准也于2017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记者从梧州市茶叶办了解到,目前梧州六堡茶种植面积已有七八万亩,六堡茶生产企业达50家,年产量超1.2万吨,近年来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和鼓励措施做大做强六堡茶产业,并逐步完善了生产加工技术规程、检验检疫标准等,过去产业小、散、弱等突出问题逐步得到改观。当地还围绕“茶船古道”大做文化旅游文章,六堡镇正在建设六堡茶历史文化展示区和六堡茶文化体验区,打造特色旅游名镇。

梧州去年12月新成立了国有控股的广西梧州六堡茶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大型茶业集团公司引领带动,推动产业加快发展。同时,梧州还积极谋划六堡茶重新“走出去”,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举行的国际茶博会上,六堡茶产品先后多次获得金奖及“茶王”最高奖。

梧州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士成告诉记者,公司生产的茶饼收藏证上有二维码可查真伪、可供溯源;茶饼标签上有产品的唯一编号和依照国家标准制作的产品标准代码,确保每一个茶饼都品质可靠、独一无二。

与此同时,多家企业正在积极开发六堡茶新产品,除了订制茶饼、传统农家茶外,还有衍生产品、终端产品系列,如茶面膜、茶蛋糕等。马士成说,“我们要尽可能挖掘潜在市场,延长产业链,依靠老品牌做出新文章。”

从原料生产情况,可以看出六堡茶产业的上升势头。塘坪村53岁的茶农梁加艺告诉记者,以前每家每户都种一两亩茶,价格低的时候每斤茶青才卖四五元,连管理茶园都没有心思。“最近这几年行情看涨,优质茶青可以卖到六七十元一斤。”

据了解,梧州市将加快推进六堡茶产业基地规模化、加工园区化、产品标准化、品牌国际化、文化普及化建设,未来五年六堡茶产业综合产值有望超过100亿元。

来源:经济参考报  责任编辑:姬雯

(原标题:“一带一路”带火梧州六堡茶产业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