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

搭建交流桥梁 携手共赢未来——2017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交流合作主题论坛综述

日前,由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主办的2017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交流合作主题论坛在北京举办,来自中国、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埃及、南非等13个国家的非遗官员、专家、学者共同研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合作发展大计,展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交流合作的美好前景。

重视立法工作 加强机构建设

通过立法设定相关制度,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有力支撑,成为时代的迫切需要。很多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保存、传承、传播以及管理与利用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为非遗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

南非遗产资源局文物官员格考巴尼介绍,南非文化艺术部颁布了许多有关保护文化遗产的法案。特别是1999年随着南非首批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南非议会通过了3个重要法案:《国家遗产资源法案》《国家遗产委员会法案》《世界遗产公约法案》。这3个法案为南非的世界遗产保护、利用和管理提供了法律基础和保证。《国家遗产委员会法案》制定的目的是建立国家遗产委员会。根据该法案,国家遗产委员会的宗旨是促进和保护国家遗产,协调遗产管理,保护和发扬口头传统的内容与遗产,并使之能得以流传等。

苏丹旅游部的艾伊买努介绍了该国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努力,尤其是通过加强机构建设为非遗的管理和保护提供了组织保障。1904年,苏丹就开始致力于保护不同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搜集工作。1931年,开设喀土穆国家博物馆。1964年,成立喀土穆大学,并设立人文学院,其中包括考古院系,以促进相关领域的发展,更好地为苏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出努力。此外,喀土穆大学的人文学院不仅有考古院系,还有非洲与亚洲研究院系、苏丹与非洲语言研究院系、民俗学研究院系,这些院系都成立了很多考察小组,对苏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一个很好的、群策群力的保护,尤其表现在苏丹的民间口头文学、民间口头艺术保护方面。

保护传承人,展示非遗项目

非遗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存续发展的主体和主要动力,因此,要重视对非遗传承人的保护。来自阿尔及利亚的非遗官员欧马赫·拉阿勒表示,阿尔及利亚加入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相关遗产维护计划,致力于保护阿尔及利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阿尔及利亚通过口头来传承诗歌与歌曲,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式。例如,“阿赫里”是古拉拉地区的泽尼特民族在集体仪式中表演的一种诗词音乐,表演时由一名长笛手、一名歌手和一个近百人的合唱队共同完成,有经验的非遗传承人是演出的关键。第一部分“莱姆色热”向所有人开放,表演短小的圣咏,直到深夜。此后,有经验的表演者留下来,表演“奥格鲁特”,直到凌晨。而拂晓时结束的“特拉”,只有真正的非遗专家才有资格参与。

尼日利亚文化部办公室主任欧萨松纳·詹姆斯表示,我们通过举办许多文化艺术节来对相关的非遗项目进行展示和宣传。尼日利亚的约鲁巴族有一种被称作“假面舞”的舞蹈,表演者戴着奇形怪状的面具,以幽默的方式去表现外国人的穿戴和举止,反映了不同民族在社会风俗、生活习性上的一些巨大差异。2008年,一年一度的尼日利亚伊费国际艺术节开幕,其主题是“面具,揭开面具”。在为期一周的艺术节上,尼日利亚本土艺术家和来自世界其他国家的艺术家一起进行面具、假面舞会以及牵线木偶的表演。艺术节开幕当天,尼日利亚约鲁巴族的艺人表演了独具民族特色的歌舞。

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

出席论坛的专家学者纷纷表示,非遗保护需要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继续拓展与深化非遗保护的国际合作,互相学习非遗保护传承和非遗创意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能够促进本国非遗保护水平的不断提高,有利于进一步传播本国优秀传统文化。

“精彩的非遗演出让非遗艺术进入大众视野,并把非遗特色文化展示给观众。”埃及图书出版总局翻译研究中心主任曼苏尔·沙菲克·哈特木介绍,埃及重视探讨学习如何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让它们重回人们的视野。“此次,我们在内蒙古看到了中国在这方面的先进做法,通过戏剧表演让观众看到很多非遗项目,向大家展示非遗魅力,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此外,在埃及福斯塔特市有一个大型的手工艺传统技艺中心,这里有一个陶器制作中心。如果埃及和中国合作建立一个教学作坊,拓宽两国的合作渠道,能够在未来的文化领域有更好的合作。”

国际民间艺术节组织理事会中国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龚平介绍,2011年国际民间艺术节组织理事会正式落户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除了继续举办各种国际民间艺术的交流活动,也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培训作为当前的主要任务。

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办公室主任李晓松强调,近年来,在国际社会推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背景下,中国积极履行加入公约的义务和承诺,中国政府派代表团出席公约框架下的各类法定会议,主动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注重学习其他国家的理论方法和成功经验。例如,中国和蒙古国联合申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合作开展了人类非遗代表作调查和访问。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大力支持下,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成立了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这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全球建立的三个中心之一。李晓松表示,中国愿意本着交流互建、加强合作、增进友谊、共同保护的原则,进一步加强与各国在非遗保护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为双方的传统友谊和务实合作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

据悉,当日论坛现场所有致力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士共同发出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交流合作倡议书:遵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践行“一带一路”倡议,携手共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合作新格局,开展国际合作、畅通交流渠道、共建对话机制、维护文化多样性、保护和传承人类社会共同的精神财富。

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责任编辑:姬雯

(原标题:搭建交流桥梁 携手共赢未来——2017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交流合作主题论坛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