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点

广州日报:公共场合失礼 缺的是规则意识

据中新网报道,暑期到来后,很多对公众免费开放的博物馆成了一些人休闲乘凉的地方。记者走访北京的两家博物馆,发现不少人坐在大厅里,与同伴闲聊、吃东西,甚至还有人脱下鞋子“解放双脚”。

人们之所以对这一现象反感,其实关键是一些人在公共场合的行为举止不得体,欠缺必要的礼仪。比如,小孩喧哗、大人吃东西、脱鞋“晾脚”等等。试想,假如大家还是在博物馆里乘凉,但都规规矩矩坐着,是不是没那么让人抓狂了?

有些人在公共场合缺乏“礼仪意识”,其实很刺眼。比如我在上大学时,一个外教曾跟我抱怨,一些人习惯在街上随意蹲着休息,或者用各种奇怪的姿势在公共场所睡觉,让他感觉有点“辣眼睛”。当然,有些现象的背后有着文化差异和现实条件制约等因素。但随着社会发展,我们对自身所处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公共场合失礼其实是对所有人的冒犯。比如在农业社会,随地吐痰可能没什么奇怪,但到了讲究公共卫生的现代城市,这种行为就“违和”了。

提升公众在公共场合的礼仪举止没有捷径,一要靠教育,二要靠时间——礼仪属于一种文化,而文化的沉淀需要时间涵养。搞好礼仪教育,首先需要父母有这个意识。但可惜有的父母认为这是“虚伪”,“听个音乐会还要穿正装,太装了吧”“天天请谢谢对不起的,多假啊”。还有的则认为太讲礼貌容易被欺负,反而教育孩子“凶一点”。

接触过一些外国孩子,会发现他们其实也挺“野”的,但在公共场合、与陌生人说话时尤其注重礼仪。国外的礼仪教育有很多值得借鉴之处,编本礼仪教材、开个礼仪课学起来不难,难的恰恰是那种真心重视礼仪,把礼仪当规矩的规则意识。

举个例子,在美国,学校会给坐校车的孩子发放一份多达几十条的坐车规矩,违规就要登记处罚,最严重的会被禁止再坐校车。还有一个美国名人带孩子去吃冰激凌,就因为孩子在接过冰激凌时没说谢谢,她立刻将孩子手上的冰激凌没收、扔掉,现场教育了一番。这事在社交媒体上被转发数万次,点赞无数。

学好礼仪,难就难在较真。只有大家都真心把它当回事了,公共场合才能处处见到得体的言行举止。

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吴玉琪

(原标题:广州日报:公共场合失礼缺的是规则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