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稿件

文化让山城宜君更具品质与自信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2016年宜君县全县上下全力以赴,高点规划,高位推动,全县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扎实稳步推进,成效显著。

这一年,春来秋去,山城宜君因文化而精彩,因文化而自信。古老与现代交融的美丽山城,正因文化而迸发出蓬勃的活力。

主动担当传承发展文化重任

近年来,宜君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扎实加强文化建设”新要求,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对标中省部署要求,主动担当起保护传承文化、繁荣发展文化的重任,用好文化资源富矿,弘扬好盛世文化,利用好地域文化,发扬好红色文化,提升文化影响力,加快建设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休闲旅游城市。

宜君县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过程中,精心组织,科学谋划,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政策扶持保障,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全县37个成员单位共同参与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专门的创建工作办公室。按照全市创建工作进度,及时召开了全县创建工作动员会,县政府与成员单位签订创建目标责任书。县创建办严格按照《宜君县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考核评分指标》、《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标准(西部)》的任务要求和时间节点,统筹安排,精心谋划,夯实责任,建立起政府主导、部门联动、责权明确、齐抓共管、协同推进创建工作的合力。

宜君县制定了《宜君县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和《宜君县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工作目标任务考核办法》,成立了由县创建办、县委督查室、政府督办室组成的联合督查组,按照时间节点对创建工作重点和短板坚持每月进行实地督查,对创建工作短板、难点和推进缓慢的成员单位县委、政府主要领导通过召开推进会、重点督办、约谈等方式强力推进。

县创建办积极推行“弹性”的动态考核制度,并通过印发创建工作督办单、季度考核通报、排名,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等有效手段,形成争先创优、赶超进位、齐头并进的创建工作态势,有力推进了创建工作。

“宜君原创”文艺作品屡获奖

2016年,宜君县参加铜川市第三届文化艺术节文化系列活动;“宜君原创”《三喜临门》秦腔古典剧成功演出,荣获全市精品剧目展演演出奖;“多彩宜君”优秀节目展演荣获全市群众文艺展演优秀展演奖;全市小品大赛荣获全市小品大赛三等奖。持续举办宜君第四届农民艺术节系列活动,大大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县级文化业务单位从业人员高于80%的比例调整到位,结构合理。完成为全县178个村每村配备一名财政补贴文化工作人员的选定、500名文化志愿者招募、“两馆”理事会组建、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配备和294支村级文艺团队的组建。县图书馆藏书量按照宜君总人口10万人和“图书馆人均藏书量达到0.8册”的创建标准达到10万余册。完成178个农家书屋及全县公共文化场所基本统计工作。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方式,制定公共文化服务目录,积极推行“菜单式”、“点单式”服务。建立并启动了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评价反馈机制,发放调查问卷4000余份。

探索文化“5+”精准扶贫模式

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基础上,宜君县还在自选动作上进行积极探索,创新创优,突出特色,围绕棋盘镇的“棋”舞蹈和“棋核”工艺品、云梦的鬼谷子文化、哭泉的姜女文化、太安的佛教文化、彭镇的民间舞蹈、五里镇的民间秧歌、西村的民间社火、尧生的秦腔戏曲、雷塬的雁门革命历史文化、宜阳街道办民间剪纸、农民画等“一乡一品”地方特色文化品牌,重点打造以农民画、剪纸为主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民间文化艺术品牌,以文化旅游节、农民文化艺术节为主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品牌,初步形成文化"5+"精准扶贫新模式、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服务分点建设模式和农村公益电影标准化放映模式3个具有宜君地方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创新项目。

为进一步加大文化帮扶工作力度,满足贫困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宜君县在文化示范区的创建中把文化精准扶贫工作作为一项“创新创优、突出特色、打造亮点”的重要内容来抓,积极探索文化+业务单位+阵地、文化+政府买单+服务、文化+“三区”人才+培训、文化+项目包装+设施、文化+互联网+手工艺品的“5+”文化精准脱贫新模式,全面发力,助推全县贫困村同步实现文化脱贫。

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为了实现全县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宜君县抓住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机遇,以打造10分钟的公共文化服务圈为目标,结合“撤乡并镇、撤小村并大村”工作实际,按照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均衡配置、规模适当、经济适用的原则,提出了“撤乡留站、并村留室,设立文化服务分点”的建设模式,将撤乡并镇后的2个(西村、雷塬)乡镇文化站和撤小村并大村后的61个村级文化室予以保留,建设2个镇级文化服务分点和61个村级文化服务分点。服务分点功能部室齐全,统一由所辖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管理,文化服务经费列入地方财政预算,让群众在自己家门口选择参与自己喜爱的应有的文化服务,保障真正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

如何解决好农民群众“看上电影”和“看好电影”的这一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使农村电影成为农民群众不可缺失的文化晚宴,宜君县建立放映工作交流群和放映点村干部电影放映动态展示群,加大宣传力度,统一配发流动放映车、观影坐凳,张贴电影“海报”(公示牌),推行放映影片群众“点单”等一系列贴心服务。执行故事片“点餐制”、科教片“配送制”、场次编排“轮映制”等手段和标准化放映模式,真正让农村流动露天“电影院”火起来,使其成为农民群众喜爱的文化晚宴,形成了具有“宜君特色”的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新经验。

推动宜君文艺在全球视野传播

近年来,宜君县以重大文艺文化活动为契机,通过办好元宵晚会、中秋晚会、金秋迎国庆农民文化艺术节、群众广场舞大赛等让宜君的群艺活动成为瞩目的焦点,大力推动宜君文艺在全球视野传播,进一步扩大了宜君的文化影响力。

宜君县严格按照《宜君县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宣传工作和信息报送方案》,将宣传工作贯穿创建工作始终,打造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重效果的宣传格局,不断提高群众对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度,形成全社会了解创建、支持创建、参与创建的良好氛围。

加快项目建设提高文化服务质量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按照“改造提升一批、整合利用一批、规划新建一批”的建设思路,加快进度,投资348万元新建的县博物馆已对外免费开放,投资1400余万元的县电影院已开工建设。

加大体育基础设施投入。先后投入2000余万元完成了1个十一人制的标准化足球场和1个五人制的笼式足球场及羽毛球馆建设并投入使用,对县体育馆、室外塑胶体育场等设施进行升级改造,进一步满足了群众的健身需求。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年度建设任务圆满完成。先后投资约134万元的棋盘镇文体中心、投资28万元的彭镇综合文化站完成建设并对外开放;投资约38万元完成哭泉镇文化站改造工程;投资约20余万元的太安镇综合文化站完成改造任务;投资60万元完成棋盘马泉戏楼建设。

按照建设进度,今年宜君在建成4个乡镇(街道办)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宜阳街道办、五里镇、尧生镇、棋盘镇)和49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基础上,提前完成了彭镇、哭泉镇文化站的主体建设,今年6月完成太安镇、云梦乡2个文化站建设,达到功能部室齐全,实现免费开放的目标。

宜君县按照创建要求,积极协调,搬出原占用文化馆功能部室的单位,腾出面积400平方米,投资70余万元将其建成宜君县文化产品展示中心、宜君县文化创意公司、宜君县民间艺术传习所,扩充了群众活动空间;县图书馆投资30万元完成少儿阅览室建设和读报机、电子书借阅机、LED电子宣传屏的购置,满足了群众的文化需求。

文化品牌项目建设投入力度大。宜君县挖掘地方文化底蕴,投资5000余万元,对以“姜女文化园”“龟山龙山文化园”“战国魏长城”等代表宜君文化名片、文化符号的景点进行了精心打造,彰显了宜君特色。

在示范区创建及文化活动资金保障方面,宜君县列入示范区创建专项经费30万元,文化宣传专项经费100万元,文物保护400万元,文化专项补助18万元,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215.3万元(演出36万元、社区广场电影4万元,有线电视、广播电视“户户通”114万元,投资17.3万元新增图书5819册,投资44万元购置图书借阅机一台),广播电视设施建设58.32万元,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31.4万元,全县文化业务单位业务经费366.58万元,“三馆一站”免费开放资金144万元,农村文化专项资金178万元,全力保障群众文化活动所需。

2017年,宜君县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将严格按照创建标准和市创建办安排,乘势而上,持续加力,紧盯短板,加大投入,攻坚克难,加快完善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效能,全面完成全县创建工作任务,确保全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一举成功。周培生 郭娜/文

来源:网易  责任编辑:杨柳

(原标题:文化让山城宜君更具品质与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