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稿件

汉中以重点项目建设领跑经济新常态

摘要:据了解,汉中市去年332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42.8亿元,占年计划的12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5%,增速居全省首位,生产总值总量由全省第七位进至第六位。兴汉新区PPP建设模式成为典范,民间投资增速位居全省前列。

开春以来,汉台、城固、西乡、勉县、宁强、略阳等11个区县及汉中市本级重点项目建设相继开工。截至目前,汉中市已举行重大项目开工仪式13批次,累计开工重大项目215个,总投资达482.18亿元。其中,基础设施类重大项目106个,总投资282.98亿元;社会事业类重大项目18个,总投资24.78亿元;产业发展类重大项目76个,总投资159.03亿元;生态环境保护类重大项目15个,总投资15.39亿元。 

重点项目建设正有力促进汉中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 

据了解,汉中市去年332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42.8亿元,占年计划的12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5%,增速居全省首位,生产总值总量由全省第七位进至第六位。兴汉新区PPP建设模式成为典范,民间投资增速位居全省前列。 

项目是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的根本动力。近年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汉中市委、市政府主动适应新常态,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引擎,牢牢把握追赶超越、绿色循环、转型升级主基调,研究制定加快追赶超越发展《总体方案》,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实施项目拉动战略和千亿投资工程。2017年计划实施重点项目304个,年度计划投资654.7亿元,其中六大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农业种植、养殖项目达162个,项目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项目主导地位得到凸显。 

汉中采取市级领导联责包抓、打分排名促进、诫勉谈话问责推进等强力措施,对重点项目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促进项目早签约、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以大项目扩投资助追赶,以好项目补短板促超越。突出抓好天坑地质遗迹、石墨烯开发利用、民用飞机、“155”产业集群公路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 

围绕打造“区域中心城市、文化旅游强市、陕西最美城市”的新“三市”战略目标和“十大支撑项目”,汉中各级精准对接中省投资导向,强化项目谋划研究,力争更多稳增长、增后劲的大项目、好项目挤进中央、省级项目库。激活民间投资,加快制定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采取资本金注入、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保障民营资本收益,促进民间投资持续健康发展。推动交通、能源、水利等一批行业和领域PPP项目,形成示范带动。推动工业园区聚集发展,立足一园一主业一特色,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基础设施,扩充产业链条,提升承载能力,加快航空智慧新城、汉中高新技术产业园等重点园区建设。 

去年以来,汉中多次以市委书记、市长带队,奔赴北京、天津、深圳、江苏、兰州等省市,实施“四向融入”,寻求经济协作,实施优势互补联合,扩大招商引资。不断加强与长江经济带及京津冀、关天、江汉、成渝四大经济圈的联系协作,加快推进汉中口岸、海关、保税仓库等建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快研究制定《鼓励汉商回归创业十条政策》等优惠措施,充分运用汉使张骞、丝路大篷车队等“名片”,借助最美油菜花节、丝博会、陕粤港澳等招商引资活动,做好项目筛选、包装、推进等工作。推行重点投资企业定期回访制度,建立第三方评估等良性机制,坚持上门服务、积极协调,帮助企业解决项目建设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切实做到服务全到位、建设零干扰、发展无障碍,努力为项目落地开花提供最优良的环境。 

深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孵化+创投”的创业创新模式,建成陕西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汉中分中心,启动汉中高新区科技资源统筹中心建设,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汉中实施行动方案,以23个重点产业领域五年行动计划为指引,推动重点工业领域提质增效。加快与陕西理工大学共同设立汉中市绿色循环经济研究院,提升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水平。促进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立足生态优势,大力发展养老养生产业,深化服务业与制造业、生态农业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军民融合,支持陕飞加快民用产品开发,壮大航空装备制造产业,打造国家级军民融合发展示范基地。 

来源:陕西日报  责任编辑: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