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闻

“微博院长”施秉银

2月23日下午6时47分,西安交大一附院院长施秉银拄着拐杖走出会议室,一进电梯就掏出手机,打开微博客户端,利用零碎时间给“粉丝”们进行免费网上问诊、咨询和指导治疗。这一习惯,他已经坚持了好几年了。 

施秉银1983年从北京医科大学毕业,就职于交大一附院内分泌科。经过几十年不断地研究、学习和积累,他成为国内成功制备自身免疫性甲亢动物模型第一人,研究并发布了中国首个甲状腺激素抵抗家系,他带领的团队在甲状腺穿刺活检、细胞病理诊断及甲亢、甲状腺结节和肿瘤的综合防治研究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交大一附院内分泌科也因此声名鹊起,20多年来,科室门诊挂号的队伍在全院最长,预约平台放号经常遭“秒杀”,施秉银的专家号最难挂,这也让他因为许多病人看不上病而焦虑。 

“有的病人专门坐飞机来看病,一个月也未必排得上队,抢得到号,但是通过现代信息新平台就很方便快捷。”2006年,大家眼中的“潮人”施秉银看到了社交网络的便捷与潜力,开始尝试利用网页、手机APP等平台为患者提供医疗咨询和诊断。十余年来,他渐渐成了每天早起刷微博、问诊留微信、睡前回评论的“手机控”。 

两周前,施秉银接到一位患者的问诊电话,通话中匆匆下楼的他一不小心跌倒,结果被确诊为“骨裂”,顾不上休息的他只能拄着拐杖坚持上班…… 

施秉银的微博上有20519位患者“粉丝”,微信上有近千名患者朋友,所以,不管是电梯里、楼道里,还是办公室、门诊大厅,他随时随处都在低头刷屏,与患者交流。 

打开他的微博主页,上万条微博中几乎都是给患者的回复;在他的电脑上,QQ对话框、邮箱列表里排得满满当当的都是看病的记录;浏览他的微信,除了工作,与一面之缘的患者的交流占了大部分。采访中,施秉银的手机响了一声,他顺手点开,原来是一位昆明的患者通过微信向他表示感谢。 

在这十几年的网上问诊中,施秉银在不断思索,他考虑着结合多年的经验和目前“互联网+”的运行态势,计划探索出一个新时代的、普及型的“网络医院”模式。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西医讲究视触扣听,如果我们能够通过图像、声音和当地的检查数据对病情进行基本的判断,首先就可以通过网络解除掉一些基础性的疾病困扰,起到稳定患者情绪的作用;而在门诊上看过病的患者,大部分也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复诊,”谈起对未来的构想,施秉银滔滔不绝,他表示,“就目前来看,内科一半医疗活动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外科手术的随访也可以在网上进行,这样,可节省大部分的医疗资源,也可以给患者省下不少的就医费用……” 

施秉银告诉记者,他正在筹划网络医院模式的基础构建,试图在未来打造出一个有现实科室支撑的、便捷的、线上线下互动的就医服务平台。 

临别,他还不忘与记者打趣:以后恐怕这手机依赖症就更严重了……

来源:陕西日报  责任编辑:吴玉琪